党外进步人士——杨云涛

发布时间:2021-03-15

杨令勋

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不禁想起党外进步人士杨云涛与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掩护绵阳地下党革命活动、配合地下党迎接绵阳解放的事迹,体现了党外进步人士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史实,这让人久久萦怀在心,不能平静。

坎坷曲折的人生

杨云涛1917年3月出生在平武县一地主家庭,成都成公高中毕业。其妻张良碧之兄张秀熟系四川最早的中共地下党员之一。他深受张秀熟的熏陶影响,思想开明、进步。1939年9月经中共四川省委介绍,与夫人张良碧同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吴堡青训班学习。1940年2月在彭德怀的帮助下回绵阳后,在绵阳与人合伙经营《普及书社》,并在德育中学任语文教师。1944年至1947年在绵阳经营西原建筑公司。解放后1949年12月至1953年7月,先后任绵阳县人民政府民政科科长、劳动科科长和生产办公室主任。1953年8月至1955年12月任绵阳专署民政科副科长。1955年9月,第一届绵阳县政协委员会成立,吴儒玢出任主席,杨云涛则以知识分子的代表任绵阳县政协常委。1955年12月至1958年3月,杨云涛选为绵阳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但却在1957年整风反右中被划为右派分子,受到撤职和工资由16级降至21级的处分,下放绵阳县吴家公社涌泉大队劳动改造。1961年10月,绵阳县委进行甄别工作,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安排为县政协委员。但1971年清理阶级队伍又以“翻案”的罪名,被重新戴上右派分子帽子,下放绵阳五七干校劳动,再次受到工资由21级降为24级的处分,由县民政局调往绵阳火葬场工作。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绵阳地委复查,落实政策,对原绵阳县副县长杨云涛错划右派分子进行纠正,撤销其原有处分,恢复原工资为16级,并安排任政协绵阳县常委、副秘书长。1982年4月至1984年3月,被选为政协绵阳县、绵阳市中区副主席,杨云涛表示要振奋精神“向前看”,贡献自己毕生精力。1985年5月,绵阳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成立,辛清碧当选为主席,杨云涛选为副主席,兼任首届文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主管史志工作,团结各界人士,广征博采,积极向全省和全国推荐文史资料,并协助党和政府加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深受革命思想影响

杨云涛一生受老一辈革命家张秀熟的影响极为深远,素喜交往,善于言辞,表现开明、进步。早在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学生的杨云涛就在张秀熟的影响和支持下在成都组织“同学读书会”,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积极要求进步。一面向张秀熟提出去革命圣地延安的愿望,张秀熟告之等待机会;一面应安县藉地下党员于绍文之邀,于1938年初去重庆协办《中苏文化》、《时事汇编》等进步刊物,期间结识了郭沫若、沈钧儒、史良等知名人士,深受其革命思想的熏陶。1939年9月,杨云涛突破敌伪层层封锁、盘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吴堡青训班学习,接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彭德怀、林伯渠思想的影响和帮助。参与了彭德怀在重庆作抗日形势报告的接待工作,聆听了彭德怀传达党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精神以及“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精神号召。

创办《普及书社》与地下党的联络活动

 1940年2月,杨云涛参加吴堡青训班学习回绵阳后,为了传播革命思想,与张秀熟共同研究决定,同22集团军司令长官、绵阳主政官孙震的独子孙静山等人,共同筹资在绵阳城区联办“西南实业公司”,利用在北街柤业房舍创办了《普及书社》。并邀请郭沫若题写了《普及书社》店名,以《普及书社》出售中小学生课本为掩护,暗中出售大量进步理论、文艺书籍,传播革命思想,与绵阳地下党员结下深厚情谊。从此以后, 张秀熟从成都带回党的文件、进步书刊都交杨云涛保管,地下党员在杨云涛家里开会,也叫杨云涛联络通知。此时,杨云涛既同中共四川省委负责人车耀先、程子健、张曙时等交往熟悉,更凭借在绵阳交际广泛和军政官员的上层关系,多次掩护、留住过地下党员张秀熟、林佩尧、林向北、陈联诗等人。江油地下党员林佩尧、林向北父子转移到绵阳,在川西北公园网球场上结识了杨云涛后,就彼此情投意合,交往密切。1940年杨云涛和林佩尧共同出面组织了一个网球协会,团结了一批网球爱好者在身边, 暗中支持林佩尧地下革命活动。当老地下党员陈联诗了解到杨云涛是个热血爱国青年、思想进步后,便积极支持绵阳地下党把杨云涛的《普及书社》作为联络点。地下党员为了开展工作来往绵阳较多,为了掩护陈联诗等地下党员也秘密住在杨云涛的“普及书社”。直到1943年底,陈联诗奉上级“安全”的指示,才离开了她在绵阳开办车行进行地下革命活动近三年的绵阳县,取道成都,转道回归华蓥山,继续领导华蓥山敌后游击队工作。

地下党交通员林向北,更是常住在杨云涛家里,有时在“普及书社”看书学习,有时与杨云涛打网球、交流国事,两个热血青年有许多共同语言,关系甚为密切。一次因林向北经常奔走于绵阳、三台、江油、成都之间,引起国民党绵阳县特委主任董仕林的暗中监视,在林向北从成都刚回到杨云涛家时,就把林向北抓捕。杨云涛深感内愧,对不起林向北。积极配合地下党营救林向北,利用当时与驻绵阳的41军副军长杨俊清素有旧交,杨云涛与林佩尧商议,约请杨俊清出面把林向北保释出来。当时杨俊清也认为林向北仅是有《新华日报》的证据并不犯法,愿作担保。董仕林见是杨俊清出面保释,提出交一百银元保释金的条件即可放人。经林佩尧交保释金后,林向北很快出狱了,杨云涛立刻联络将林向北转移到了成都。

配合地下党迎接解放绵阳

绵阳县作为川陕交通重镇,素有“天府北大门”之称。绵阳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武装、警匪特务、自卫总队、保安大队、警察大队、反共救国军等反动组织较多。1949年5月,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一个团又驻入了魏城镇,一个团驻在近郊三里村,反动势力十分猖獗,企图负隅顽抗,对抗解放军。

1949年2月,中共绵阳的临时工委成立,由川北工委负责人王朴庵任书记、李英任副书记以及彰明、平武工委副书记王岳共同领导绵阳地下党的工作,以绵阳城区地下党员唐尧(女)的家为联络点,大力宣传当年红军的传统与惠及群众的恩情,宣传解放军就是当年的红军,号召群众不给国民党当兵、纳税、交粮,积极发展党组织,为迎接绵阳解放作准备。

绵阳县解放前夕,杨云涛以“社会贤达”、党外进步人士的身份,既与国民党上层党政军界有更多交往,也与绵阳地下党联系更加密切,积极配合王朴庵做了许多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当时王朴庵要求杨云涛要宣传好党的政策,争取联络一批上层开明人士,做好分化瓦解敌人的策反工作。杨云涛立即根据王朴庵的要求,筛选出了可团结争取旧军政人员和社会上层人士的名单,并重点做了王石生、李国勋、彭时雨、刘职候等人的统战工作。1948年4月,杨云涛还周密地接待了成都市立女中教务主任、地下党员黄鹤影(女)在家里食宿半月,并借用商界好友的运货车辆,以其亲戚身份护送黄鹤影安全转移到了重庆。1949年8月,杨云涛又及时地向王朴庵报告了张澜领导的成都慈惠堂地下党员王干青(绵竹人,张秀熟介绍其入党)被捕的紧急情报,王朴庵立刻派人去平武通知张秀熟和其他共产党员紧急转移,才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1949年9月,安县县长李叔尧倾向进步,住在杨云涛比邻军需处长的房舍。此时王朴庵正急需知道国民党上层的内部消息,杨云涛以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利用李叔尧外出赴宴,只有生病卧床的妻子和老年仆人在家之机,巧妙地智取了蒋介石“征粮征兵、肃清土共、巴山防务”等绝密文件,急速转交正在家里等候的王朴庵抄录后,又物归原主。使得绵阳地下党掌握了敌人高级军事情报,对解放大西南、解放绵阳大有裨益。杨云涛与王朴庵在工作中还彼此相互关心,风雨同舟。一次他看到王朴庵以一支旧驳壳枪防身,既笨重,又易被敌人发现,就主动将自己心爱的法国造小手枪赠送王朴庵做防身避险的自卫武器。

临近绵阳解放前夕,王朴庵分析了全国解放的大好形势,找到杨云涛商谈作国民党驻绵阳军队、保安队的策反工作。从1949年4月底开始,杨云涛就与王朴庵利用保安副司令周世琰中学时期曾参加过共产党外围组织之机,共同对驻绵阳十三区专员兼少将保安副司令周世琰的策反工作。杨云涛约请周世琰到家里吃饭、打牌。规劝周世琰认清形势,说:“国民党大势已去,各路军政要员都在各找退路,41军军长孙震准备飞台湾,副军长杨俊清将去香港,奉劝周世琰识时务率部起义投诚,为解放绵阳立功”。周世琰疑而不决说道:“除非你杨经理是共产党,就好办了”。此时,王朴庵突然走了进来,以共产党的名义给周世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只有为人民立功赎罪才是唯一出路。这样在杨云涛的配全下,最终促使了周世琰1950年1月率部在安县桑枣起义投诚。与此同时,杨云涛还利用自己担任西南实业公司绵阳分公司经理的身份,与驻绵阳41军副军长杨俊清关系(杨俊清是公司董事,有公司的股金和存款),给杨俊清做了统战工作,劝导杨俊清放弃逃往香港,联络旧部起义。此次策反虽经艰苦努力,未能成功,但也分化瓦解了敌人势气,削弱了对解放军负隅顽抗的力量。

1949年11月,党中央决定由贺龙、李井泉、王维舟、周士第、胡耀邦统一指挥18军团和60军进军四川,12月20日解放梓潼县城,随即对解放绵阳作出了重大部署。1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180师538团以一个营的兵力击溃守桥残敌,南渡涪江,凌晨4时一举解放了绵阳县城。

绵阳解放后,杨云涛立刻以县民政科长的身份,从事组织处理了国民党反动派在绵阳小西门外屠杀5名共产党员、13名进步军官的“双桥惨案”牺牲烈士的清理和迁坟工作。

耕笔文史资料做贡献

1985年,杨云涛出任绵阳市政协副主席后,主管文史工作,并兼任首届文史征集委主任。他不仅是绵阳文史工作的组织领导者,也是勤于耕笔的带头人。1985年10月,正值老一辈革命家张秀熟90高龄离休之际,杨云涛特撰写了亲历、亲见、亲闻的《高风亮节 学人楷模》文史资料,回忆了老一辈革命家张秀熟襟胸坦荡光明磊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供后人效法。1986年7月,杨云涛主持编辑《绵阳市文史资料选刊》并写序言,约请年逾九旬的张秀熟撰写了《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者——记王右木》,其文史资料极为宝贵,影响至今。1994年6月,杨云涛应流行全国的小说《红岩》读者来信询问和“双枪老太婆”主要原型陈联诗家属来信来访,第一次公开了“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在绵阳城区鲜为人知的地下革命活动——《忆“双枪老太婆”在绵阳》的回忆录,这是极为珍贵的文史资料,为后人研究《红岩》与绵阳地下党革命活动提供了新的依据。

1990年4月,杨云涛以73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后,2004组织梓潼、剑阁文史学者刘长荣、何兴明撰写自称“梓潼人谢无量”的著述,并协助中国文史出版社初版、再版了320千余字的《国学大师谢无量》,被列为巴蜀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杨云涛一生两袖清风,淡薄名利,退休后,享受副厅级待遇。2009年5月1日因病去世,终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