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绵阳地区建立的县辖绵阳市

何德良
发布时间:2022-02-11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绵阳地区成立省辖绵阳市,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在1978年4月,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批复,撤销绵阳县建立地辖绵阳市,现在知道的人就太少了。1950年6月我从“革大”分配到绵阳,就在县辖的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

1950年2月9日,绵阳专署发布“民干字第三号”文,决定在绵阳城区建立绵阳市,成立市人民政府,管辖城厢、城北两镇,归绵阳县人民政府领导。并委派地委秘书贾田夫任市长,爱国民主人士、县救济院院长王石生任副市长,县公安局副局长贾瑞成兼任市公安局长。遵照决定,绵阳市人民政府于同年3月在警钟街原县参议会旧址(今涪城区人大)成立。7月初,根据专署“民社字第七十八号”文,绵阳县人民政府给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印信”,印章上刻的名称是“绵阳县市人民政府”,但大家仍叫绵阳市政府。

当时为什么要在城区建立县辖市,成立市人民政府?主要有四个原因:

1、城区是地委、专署和军分区等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川西北交通枢纽。加强城区的工作,保持城区的稳定和繁荣,对全局关系重大。

2、城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各界知名人士较多,是统战工作的重点。在当时干部少,地、县委还没有设立统战部,县委只能集中精力抓农村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在城区建立一个相应的机构来做这方面的工作,通过爱国民主人士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物,把各阶层的人民团结起来,维护新生的红色政权,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绵阳历来是军事重镇,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在绵阳留下了不少军政人员、社会无业人员和留居城区的农村难民,使城区人口由1949年的2万多骤增到1950年初的4万多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45万多的10%。城区在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人员遣返、安置,恢复生产和安排生活等方面,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机构来处理这些问题,有利于保持政局的稳定。

4、解放初期,新生政权管理体系尚未完善,对政区设置没有规范的管理规定,面对绵阳城区的情况,当地领导提出建个市来管理,更方便工作的开展,就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同意。

专署“民干字第三号”文规定:“市政府设立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四股及派出所数处。市级政权成立后,原城厢、城北两镇公所即行接管后撤消。”在这期间,由于当时干部太少,实际上市政府没有设过四个股,为了维护社会治安,遣返、安置人员,只建立了城厢、城北两个派出所,而是由当地地下党员和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川西分校、川西区党委青年干部训练班、绵阳地委政治干部训练班分配来的蒋文凡、欧克明、刘克骥、沈世贵分别担任民、财、教、建助理员;李国美、何德良、唐尧、汤显娪分别担任组织、宣传、青年、妇女干事;何毓贤等任派出所协理员。山西随军南下的王恩俊任工会主席;军队转业的张豹任武装部长;农民积极分子中选拔的高顺享任农会干事。

当年3月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即接管并取消城厢、城北两个镇公署,当年7月新建城厢、城北两个镇人民政府,由市政府干部廖乐全任城厢镇镇长,张文钦任城北镇代理镇长。

绵阳专署指示:各县必须在1950年3月召开县(市)人民代表会议。因此,市人民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筹备和召开人民代表会议。经各方推荐,共聘请代表174人,其中:工人31人、农民16人、妇女17人、青年18人、工商界25人、文化教育界13人,卫生界4人、回族2人、宗教界2人、地区代表4人、部队代表14人、机关代表18人、士绅10人。会议于3月18日至21日召开,实到会167人,占聘请数的96%。会议就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性质、任务、宗旨和党的方针、政策,向代表作了阐释,听取和讨论了征粮、治安、禁用银元、生产等中心工作,并作出决议。最后成立了包括各界有19名委员的协商委员会,推举了正、副主席。在协商委员会下设立了征粮、治安、发行人民币、禁用银元、清洁卫生等5个委员会,协助政府工作。

同时,在市公安局及领导下,城厢、城北两个派出所具体负责, 城厢、城北两个镇管辖的各保配合,立即进行城区人口的清理登记和遣返安置工作。不是原来城区的常住人口,原则上一律动员遣返回原藉,少数回原藉确有困难的,由当地安置就业。並做好城区的治安工作,打击敌特破坏活动,保持社会稳定。

1950年6月至7月,在郊区的6个村开展征粮工作。市政府在各村派有一名干部和一名小学教师,首先依靠群众推举的农民代表,评估田地产量,计算出每户应缴的公粮数,然后通知各户限期上缴。由于数量不大,群众都拥护人民政府,很快就交齐了。

1950年8月,市政府将城区划分为8个片区,除留民政助理员等少数同志在机关坚持日常工作外,多数干部组成8个工作组,到各片区抓好中心工作。工作组组员中,还有中、小学教师、爱国民主人士、工商界代表和农民积极分子。我任第七工作组组长,负责大西村和油房街、长兴街、解放路3个居委会的工作。

1950年8月至9月,按照县委的统一部暑,开展建立基层组织的工作。组织建立农民协会时,先进行阶级教育,发展农协会会员,然后由会员选举村农协会主席、副主席和民政、组织、武装、青年、妇女、文教、卫生、生产、文书等委员。10月1日,第一个国庆节时,成立城北镇农民协会。建立居民委员会时,先由居民选举居委会正、副主任,然后由他们推荐,城厢镇政府聘请民政、武装、复员、青年、妇女、文教、卫生等委员。另按原“甲”的建制,建立村民小组或居民小组。农协会和居委会建立后,彻底废除了旧的保甲制度,使政府在搞好中心工作,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安定上,有了坚定的依靠力量。

1950年10月,在全国掀起的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工作组分别召开居民大会和村民大会,向群众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意义,号召大家用努力生产,积极工作,捐献(钱、物),参军等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地专机关还派干部到居民小组进行宣传。城区交通要道都搭起舞台,表演抗美援朝的节目。在宣传活动中,发展了宣传员,建立了城区的宣传队伍。

当年冬季到1951年春天,按照川西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镇压反革命和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四大运动。由于在城区居住的地主较多,工作组在居委会和农协会都组织有催押小组,到地主家催收押金。市政府还办了“地主训练班”,向他们宣传政府的政策,号召主动减租、退押。同时,发动群众揭发匪首、恶霸的罪行,由工作组将罪行村科送交县人民法庭调查取证,依法惩处。在人民公园召开公审大会时,组织群众积极参加。通过“镇反”和“四大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反动势力,提高了群众的觉悟,使广大贫苦农民得到实惠,进一步稳定了社会秩序。

建市后,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到 1951年初城区的社会秩序已趋稳定,生产和人民生活恢复正常,人口降到2万多人,加之县辖市的体制,已明显不符合政区设置规范。因此,1951年4月13日经专署“民政字第446号”文批复同意,这个县辖市改建为绵阳县城关区。同年5月,仅建立一年多的市人民政府撤销。城关区建立后,城厢、城北两镇人民政府也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