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视察

打好扶贫攻坚战 全面实现小康梦 ——对梓潼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

发布日期:2016-01-25 12:07
字体:【    】 打印

县政协科教卫生委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战略思想,经过扶贫开发部门、各乡镇、各部门和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去年以来,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精准扶贫任务。为摸清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进一步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2015年6月县政协深入定远乡、交泰乡、宝石乡、二洞乡、演武乡、马鸣等乡镇的10个村就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群众的愿望、需求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贫困家庭基本情况

2014年按照上级扶贫主管部门的要求,全县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贫困户有6687户1996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3%。其中,因病致贫4079户,占总贫困户的61%;因残致贫442户,占总贫困户的6.7%;因交通条件落后,自然资源不足等致贫940户,占总贫困户的14.1%;因缺技术致642户,占总贫困户的9.6%;因灾致贫309户,占总贫困户的4.6%;因学致贫210户,占总贫困户的3.1%;因缺劳动力致贫65户,占总贫困户的0.9%。从居住情况统计,有879户仍然居住土坯房,占总贫困户的13.1%。

本次调研通过走访40户138人建档立卡困难户情况统计:有劳动力74个,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的29人,初中文化的3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8人。劳动力中有常年患病者29人,重病患者11人,残疾人7人。常年在家务农的53人,外出务工的21人。40户中有砖木结构的22户,土木结构的18户(危房8户)。40户均有通讯设备但无宽带,有一户无电视,两户饮水困难,均未通天燃气。6人享受了低保,全部参加了新农合、新农保。通过与贫困户交谈,了解到群众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到社、户的生产、生活便道硬化,水利设施,土地整理等最为迫切,帮扶干部给贫困户提供好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农业增收信息等有着急切的期盼。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主题,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先后制定出台了《梓潼县2010-2020年十年扶贫规划》、《梓潼县2010-2020年十年旱山村扶贫规划》。去年精准扶贫任务下达后,书记、县长、分管领导和县四套班子领导都联系了一个贫困村,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乡镇研究分析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方案。在机构改革合并的大环境下,成立了扶贫开发局,增加了编制和人员,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精准识别,深入开展建档立卡工作

2014年我县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了19964人和29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和数据录入工作。并派驻村工作队进行结对帮扶,帮扶责任人到村到户了解贫困户生活、生产问题,并制定帮扶计划,去年我县减少贫困户1877户5792人。2015年,我县为1248户3596人制定了项目规划,确保在年底前实现脱贫。

(二)精准帮扶,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制

我县于2014年9月23印发了《关于县级领导、在职干部职工、扶贫龙头企业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梓委办[2014]42号)文件。明确要求扶贫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注重选派政治素质较好、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工作作风扎实、熟悉和热爱农村工作的同志担任驻村干部并下村担任工作组组长。按照省组通[2015]31号文件要求,县委组织部将统一在县级部门中选派29名机关优秀干部下村担任第一书记。对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注重了选派熟悉党建和干部管理工作、领导能力强的干部;对党务村务管理混乱、各类矛盾纠纷比较突出的,注重了选派政策水平高、驾驭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的干部;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要注重选派懂经济、会管理,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干部,扎实推进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工作。去年以来,我们根据贫困村的主要成因,坚持“一村一策”,有针对性地选派了174名驻村工作队成员。为完成2018年基本消灭绝对贫困村、贫困户目标,制定了《梓潼县2015-2018年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2015年,我县第一次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了县目标考核,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

(三)精准培训,增强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

坚持把抓劳务培训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和专业,不断提高致富本领。2012年以来,全县投入扶贫专项培训资金88万元(每人补助800元,其中学员200元,培训机构600元),开展了月嫂、保姆、电工、焊工、电子、建筑等实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达到1100余人次,通过培训,参训人员至少掌握了一门就业技能,带动了整个家庭脱贫致富。2015年计划投入24万元,培训300余人次,目前该计划正在启动中。

(四)对症下药,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

去年以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在石牛镇、仁和镇、观义镇、马鸣乡、文兴乡、小垭乡、金龙场等10个乡镇新建水泥路20.3公里,硬化生产作业便道600米,整修碎石路7.7公里;精修塘堰4口,提灌站1处;建文化广场1处,院坝1000平方米。五是企业参与,产业联动,我县的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了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富库葛根专业合作社、文昌天宝柑桔协会、梓椒公司等在发展海椒、蜜柚、葛根、青菜等方面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五)企业参与,探索创新扶贫工作新模式

我县的扶贫龙头企业,梓椒公司和富库葛根专业合作社均参与了精准扶贫帮扶,充分发挥了他们对海椒、青菜、葛根生产、收购、销售等环节的作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截止目前,经过6年的试点,全县11个互助资金合作社,入社社员962户,其中贫困户320户,组建联保小组168个,互助资金达203.3万元,累计借款会员达642户399.82万元(贫困户195户121.5万元),累计回收借款364.02万元,充分发挥了支农、惠农、促农增收的作用。

三、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近几年,特别是去年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落后,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东边乡镇,山高、沟深、十年九旱,部分村社存在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五难”问题,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非常困难,常规扶贫收效甚微。

(一)扶贫开发工作资金短缺

由于我县不是国扶、省扶重点县,每年省上给我县的扶贫资金基本在600万元左右,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十分困难,投入不足,导致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不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问题。

(二)部门资金整合力度不够

扶贫专项资金量小,而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可以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资金数目可观,由于整合难度大,真正落实到贫困村的不多,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村的基础条件。

(三)建档立卡工作不够规范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一项规范化的系统工程,操作难度大,业务性较强,上级要求高,查检严格,乡镇扶贫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有的人员不稳定,导致工作不规范。

(四)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

全县仍有村道尚未硬化,贫困村村道和社道基本上还没有硬化,到组到户仍是泥淋小道,产品运输和出行仍很困难。因此贫困村基本上以传统农业为主,无骨干种养殖项目。又由于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加之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对基础设施投入有等、靠、要思想。宝石乡天生村5个社176户564人,村道7.6公里为2008年集资修建的泥结碎石路,“十二五”国家给了6公里修建项目,由于路程长、人口少,经济落后,加之群众认为是县道“宝二”路(宝石到二洞),应县财政出资修建,不愿意集资,将指标调转给其他村3公里,但县财力有限,近期也还没有列入计划,而“十三五”国家也不会再给项目,因此该村要解决出行难这一瓶颈问题希望渺茫。

(五)因病因残家庭脱贫更加困难

建档立卡中贫困户67.8%是因病和因残致贫,因为生病而丧失劳动力,生活难以自理,还要家人守护,残疾人中精神类病人占很大比例,这此家庭基本无力根治其病,针对这些家庭,帮扶责任人难以制定帮扶措施,家庭也就很难脱贫。按照上级政策规定,精准扶贫对象必须是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程序是自己申请、群众测评、公示上墙、审查上报等,才能确定为精准扶贫困难户。据不完全统计,各村都还有约10户比精准扶贫困难户更困难的家庭,他们大多数属于无劳动力的老弱病残或邻里关系差、思想素质差且好逸恶劳家庭,这些家庭救助和帮扶都不能消除贫困。

(六)单位帮扶和社会扶贫工作难以到位

目前我县扶贫工作主要是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而部分单位和机关干部由于认识问题和所掌握的公共资源有限,帮扶大多数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对基础设施项目和发展产业很棘手,个别单位没有按规定到村和户开展工作。县级龙头企业大多数经营困难,难以承担起帮扶责任。动员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参与扶贫还是薄弱环节,虽然已经建立了爱心网平台,但无人主动与贫困人口对接。

四、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扶贫对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短板”。需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采取更加倾斜的政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县贫困户有的贫困程度仍然较深,因此扶贫攻坚任重道远,一定要树立打好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一)建立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责任

一是明确扶贫目标责任和措施,广泛动员领导、单位和扶持责任人,以“三走遍一深入”活动为契机,积极参与帮扶,真心结穷亲,按照扶贫“对象、政策、措施、责任、目标”五落实的要求,采取“产业、就业、智力、安居、贫困村整体”等五扶持措施,确保贫困村应扶尽扶。二是加大考核力度,落实“一把手”责任,进一步明确驻点帮扶责任,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在单位和个人年度目标考核中的比重。把包村帮户任务、目标和措施落实到人,做到有专职领导管理、有常年驻村干部抓落实,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三是建立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建立“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做到不脱贫“不收兵”。

(二)加大投入力度,突出扶持实效

一要大力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农村扶贫开发项目整合机制,省扶贫开发项目对我县的年度扶贫专项资金就600万元左右,对于强大的扶贫需求只是杯水车薪,各行各业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村每年有项目支撑。二是县委、县政府统一协调各部门涉及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做到项目统一规划、资金统一调度,减少部门利益冲突,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要高度重视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同时每年从县财政收入中解决一定的扶贫资金;各单位结合贫困村实际,着力从“看病难、读书难、住房难、行路难、致富难”等问题入手,帮助解决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四是针对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大的实际,应对贫困户治病实行差别比例报账,从新农合报帐、大病救助等方面给予扶持。

(三)培育支柱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要帮助农户制定脱贫规划,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利用山区林业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土鸡、山羊、肉兔、中药材、干果、花生、蔬菜、水果等骨干增收项目;积极培育扶持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主导特色产业(蜜柚、水产、生猪);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链结机制,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家庭收入,力争早日脱贫。

(四)拓宽扶贫渠道,争取社会扶贫

当前仅靠政府的力量推进扶贫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亟待构建全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投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一是建力信息发布与互动救助平台,不断完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二是让金融机构成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推手,实行低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的小额信贷;针对贫困户的“三农”保险由政府买单;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三是总结推广自己的成功经验,我县过去实施的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工商联百企帮百村等活动都值得总结并推广,可走农业+企业+商业互动发展道路,促进农、工、商互动发展。四是加强联系,吸引外地成功人士到我县来寻找合作市场,定向联系本地在外打工或办企业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回报家乡。

(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智力支撑

一是要大力宣传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全县干部职工和贫困户的认识,让帮扶者真心帮,贫困者愿意“脱贫”,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消除精神贫脊。二是要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使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三是加大捐资助学力度,对因学致贫的,除政府资助外,要争取社会力量给予支持,让贫困家庭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对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要帮助寻找就业门路,解决自主创业资金等问题,消除代际贫穷。

浏览次数: